项目建设
第十一期:我县复合型产业项目提升扶贫成效
日期:2017-07-15        来源:

我县积极适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要求,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和扶持各类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复合型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是我县祯祥镇在外成功人士大庆昊方集团董事长董占河,为回报家乡投资1.58亿元创办的。公司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从四个方面着手,引领祯祥镇兆林村及周边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是实施整屯搬迁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出资1.01亿元,在祯祥镇内建设住宅楼24栋8.4万平方米,安置兆林村4个自然屯276户农户,直接改善了家乡父老的居住条件。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在祯祥镇东建设30万平方米大董绿色食品产业园,上马粘玉米种植加工项目,并发展夕张麦伦蜜瓜、甜葫芦等特色产业,全年可拉动当地农民就业1250人,年实现务工收入800万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三是推进集约经营增加土地收益,组建了昊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景春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合作社,将兆林村8000亩耕地全部实现集约经营,每亩土地在保证股金450元的前提下,根据企业效益还将以每亩不低于200元保底标准,进行二次分红和年终分红,两项合计,农民每亩土地收入达到650元,每户年土地收入达到1.6万元,按户均4人计算,人均收入实现4000元。四是开发乡村生态旅游增加生态效益,今年,公司筹资2亿元,将建设一个占地2000亩,集休闲、观光、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群众的致富增收。


昌盛乡沃土丰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14年,现有理事7名、社员262户780人,是一家集托管代耕、规模流转、入股经营于一体,农业、农机、农资、加工全的综合性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三种合作模式促农增收:一是托管代耕模式,合作社以“代耕托管”方式,由农户自愿带地入社,每亩耕地向合作社缴纳托管代耕费用360元,由合作社负责从整地、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全程标准化代耕服务。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严格规定标准,根据地力情况,保证最低亩产750公斤或500公斤。如亩产达不到合同标准,由合作社按减产70%进行补偿;如亩产超出合同标准,由合作社和社员按3/7分红。二是规模流转模式,农户按市场价格将自有耕地的使用权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2015年,合作社共流转规模经营土地495亩。三是入股经营模式,由农户将自有耕地按市场流转价格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产出效益按2:1比例,由农民和合作社进行分红。合作社实行统一直购农资、统一耕种技术、统一加工销售的方式,保障合作社和入社社员互惠共赢。通过以上方式,合作社2015年代耕面积4918亩,纯收入达7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年可增加收入1.3万元,年户均收入2.7万元。为了进一步引带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合作社优先代耕贫困户土地,为贫困户解决后顾之忧。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在代耕土地增加产出收益的同时,优先选择贫困户进入合作社务工,并将有意向的贫困户介绍到建三江农场务工增加收入,2015年务工贫困户40人,户均收入3万元。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先代耕、后付费”的方式,由合作社先对贫困户土地进行代耕及销售,待销售后再收取农资代耕费用,解决这部分贫困户种不动、不会种、种不好的难题,两年共解决此类贫困户26户52人,人均收入3500元。


今年,合作社把握农副产品供给侧改革需求,大力调整经营地块的种植结构,重点推广玉米专品种种植和毛葱、美葵、黑小麦、白菜、油豆角、小黄瓜等高效经济作物,实现亩均纯效益1000元以上。目前,已落实利民33面积800亩,毛葱套种美葵面积380亩,黑小麦100亩。


芦河镇民权村充分发挥辖区内饲草资源丰富,村民多年来有养殖黄牛的习惯的优势,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式、小规模饲养方式,在民权村打造了复合型畜牧园区,使之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典范。主要做法是:一是依托项目建基地,2015年,县扶贫办投入扶贫资金700万元,启动一期工程,园区占地25410平方米,建设圈舍6栋6000平方米,饲料间18间320平方米,办公室三间84平方米,职工宿舍190平方米,可容纳30余人,同时配套建设了园区路、活动场等设施。二是科学管理做示范,依托养殖场区,民权村组建了牧兴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本村贫困户入股参与经营,带动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实现增收致富。园区运营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销售。同时将6栋牛舍划分24个区域,由贫困户自愿组成24个合作小组,采取“统分结合”的饲养方式,由小组分别自行管理饲养。合作社对饲养2头牛以下的贫困户,免收管理费;对于饲养2头以上的贫困户,每增加1头,收取200元管理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维护和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普遍受益、滚动发展。园区一期工程共吸引24户贫困户入驻经营,养殖黄牛324头、基础母牛270头。饲养一头犊牛从出生到出售所需饲草、饲料成本平均每天12-14元,每月约400元。繁育犊黄牛,每头母牛从产犊到犊牛出售(7个月约600市斤)可卖7800元(每斤销售价格13元),去掉饲养成本及相关费用可获纯利润5000元;270头母牛按准胎率90%计算可产牛犊243头,可获纯利润120万元。三是金融支持帮农户,为解决贫困户养殖资金筹措难的问题,2016年,县扶贫办投入财政扶贫小额贷款资金106万元,支持合作社购买肉犊牛75头,在养殖小区统一饲养。每头犊牛每天饲养成本平均15元(玉米6斤6元;酒糟10斤1.6元;饲料1斤1.3元;豆粕、饲草3元;人工3元)。每头牛平均每天增长2.3斤,8个月出栏(每斤销售价格13元)去掉饲养成本及相关费用可获纯利润3570元,共获利26.8万元,每户贫困户可分红1.07万元。四是光伏发电促增收。今年,民权村利用2015年产业扶贫资金900万元实施分布式一兆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利用养殖圈舍,在顶部建设发电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30万千瓦时,可实现促农增收110万元。其中,36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维护和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普遍受益,滚动发展;36万元用于村集体积累,进行公益事业;38万元用于帮扶失能贫困户。今年民权村,将有200人受益,平均每人1900元。



专题首页  |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