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
第九期:我县实行“三个三”工作法 确保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无误
日期:2017-07-15        来源:

年初以来,我县在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规范程序,创新举措,探索实行“三个三”工作法,确保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无误。


1、落实“三访”,确保底数准。一是走访摸底。按照国家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县1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干部包村联户工作制度,成立了驻村包扶工作队,深入到165个行政村,严格按照精准识别“十二项工作流程”,进行精准摸底,详细了解核实各村贫困人口底数、贫困类型、收入来源、脱贫意愿等情况,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在每项工作开展过程中,都留有影像资料和基础佐证材料,做到精准、真实。二是询访去伪。为保障贫困对象确定精准,避免虚报瞒报、浑水摸鱼现象发生,驻村工作通过对贫困对象当面询问、向其他村民侧面了解和向金融、工商、税务、交通等职能部门核实等方式,对不符合条件的“十一种人”全部甄别剔除,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隐瞒实际情况的问题,切实做到贫困对象确定真实无误,让不贫者无所遁形,让真贫者不漏一人。三是查访问效。为防止驻村工作队到村到户“走过场”,各乡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到各贫困村及贫困户家中,针对宣传发动是否到位、评选程序是否严格、贫困对象确定是否准确、包扶责任是否落实、工作制度是否遵守等方面,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总体情况进行详细查访,及时了解其工作进度及成效,对工作不到位的工作队给予必要的警告和批评,确保建档立卡工作按要求进行,不弄虚作假,取得实效。


2、实行“三查”,确保程序实。一是村级自查。各村在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建档立卡的目标和原则、建档立卡的对象和标准、关键环节和步骤、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组织专人对本村建档立卡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严格把好入口关,切实将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录入扶贫人口信息数据库,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二是乡镇审查。各乡镇按照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程序,采取“一进(进户了解)、二看(看住房、看病残)、三算(算收入、支出、债务)、四比(比耕地、收入、资产、就业)、五议(议评比是否公正合理、是否漏户漏人、是否弄虚作假、是否一户两拆、家庭人口是否真实)”的方式,对各村建档立卡各项工作进行集中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正。三是县级督查。县扶贫办对各乡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信息录入工作进行全面核查,严格按照“谁核查、谁登记、谁负责”的原则,组织专人深入到各乡镇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逐村检查、逐户核实,逐人算账,确保各项工作步骤齐全、各项数据准确无误、各项档案完整详细。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扶贫办,联合成立了2个检查指导组,不间断对各乡镇逐村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对各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抽查,确保了工作质效。经精准复核后,全县贫困人口为110455人,其中国标人口56315人,省标人口54140人,为下一步扶贫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全面脱贫夯实了基础。


3、注重“三学”,确保档案精。一是会议辅导学。年初以来,县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亲自主持召开了6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县扶贫办先后召开了全县建档立卡基本信息核准工作推进会议、全县建档立卡动态调整问题整改工作会议、全县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民政镇立标现场会议、全县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规范档案与信息输入推进会议4次会议,专题推进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以会带训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工作质效。二是典型展示学。县扶贫办经过实地检查、综合比较,把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做得较好的民政镇,确定为典型,重点打造,组织专人帮助他们规范档案类别、完善档案内容、设计外在形式。经过详细规划、科学分类,统一确定了全县扶贫开发乡镇级在组织形式上要做到“八有”,即:有组织领导、工作制度、精准扶贫对象脱贫计划表、“一对一”脱贫帮扶工作安排表、乡村脱贫规划、贫困户动态管理显示板、脱贫攻坚总体要求、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选。各乡(镇)、村在档案建设上做到“十有”,即:有形式板;组织分工;脱贫规划;脱贫情况统计表;脱贫致富清单;贫困户申请书;农户信息采集表;审核及公示材料;通知、文件、规划、包扶明细;宣传培训材料。县扶贫办先后在民政镇召开了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立标现场会议和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内业资料整理展示会议。组织全县15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主管扶贫领导、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参观学习,以便对照学习、交流心得、差缺补漏,做好本乡镇、本村的建档立卡工作。三是专题示范学。拍摄了电视专题片《脱贫攻坚进行时》,由典型乡镇的建档立卡主管领导对建档立卡的步骤流程和注意事项,乡村档案种类、档案具体内容、档案外在形式等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讲解。组织15个乡镇相关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集中观看学习,获得具体直观经验,用于指导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实际工作。


专题首页  |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